一樣吐與瀉: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
細菌性腸胃炎雖然恐怖,但是大部分孩子得到的,還是以病毒性腸胃炎為主。 「病毒性腸胃炎」這六個字對一般家長而言,似乎不容易理解。因為每次媽媽問我寶寶為什麼會拉肚子的時候,我若是回答「病毒性腸胃炎」,常常換得一陣困惑的眼光。
「腸胃炎?是吃了什麼東西嗎?」大家對腸胃炎的印象,就是吃壞肚子。 「不一定是吃東西造成的,只是病毒感染。」 「病毒感染?可是他沒有打噴嚏、咳嗽呀!」媽媽疑惑地問。 好幾次被問到這個無厘頭的問題時,我總是錯愕地答不上話,心裡OS著:我錯過了什麼嗎?
經 過多年的體會,我才漸漸理解,原來在很多人的認知裡,「病毒」是跟感冒連在一起,而「發炎」則是與細菌有關,這是一種根深柢固的奇怪概念。所以病毒感染應 該是咳嗽流鼻涕,腸胃發炎就應該是細菌感染,醫生把「病毒」跟「腸胃」兩個詞放在一起,聽起來就是渾身不對勁。 不只是台灣民眾有此困擾,國外的媽媽也常常搞不清楚病毒是什麼,於是有聰明的醫生為了方便解釋,乾脆發明了一個詞,叫做:stomach flu(腸胃型感冒)。 非常奇怪,一講「腸胃型感冒」,就算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的家長,也就「喔~」地點頭稱是,可能在大家的腦海裡,就浮現著腸胃細胞打噴嚏、咳嗽的畫面吧!總 而言之,病毒性腸胃炎,就是腸胃型感冒;我雖然很不喜歡這個詞,但當我還有二十位病人在門口苦苦等待看診,無法短時間替家長上一堂病毒學的課時,它還真的 滿好用的。
喜歡腸胃道的兩隻病毒
每一種病毒都會在人身上找到一個適合的窩,比如說流感病 毒喜歡住在氣管,腸病毒喜歡侵犯咽喉和手腳,而腸胃型病毒則喜歡待在小腸裡面。最喜歡腸胃道的兩隻病毒,分別為輪狀病毒,以及諾羅病毒,我們只要認識它們 就可以了。 因為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對呼吸道沒興趣,所以感染時雖然可能會稍微咳嗽、流鼻涕,但是絕對不會是主要的症狀,還是以嘔吐、腹痛以及腹瀉,偶爾伴隨發燒等等 為主。這兩種病毒雖然品種大不相同,但所造成的症狀還挺類似的,其中以輪狀病毒的症狀更為劇烈。
輪狀病毒的感染年齡非常小,在三歲之前,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得過一遍以上。初次得到的時候症狀會最嚴重,第二次的感染時候就比較沒那麼慘烈,通常也不需要住院了。雖然輪狀病毒感染是以小孩為主,但是成人也偶爾會中標,危險族群包括新手爸媽,以及小兒科的菜鳥醫師。
曾經有一位學弟拉了兩天肚子,雙眼凹陷,揮舞著虛弱的拳頭問我:「學長,輪狀病毒不是糞口傳染嗎?可是我發誓絕對沒有摸過小朋友的便便,為什麼還是會中獎?」
我 可以看出他眼神中的悲憤,因為似乎沒有人告訴過他這個行業的險惡之處。然而眼前的事實是,生病的小孩每公克的糞便帶有十億隻輪狀病毒,而要傳染給下一個人 只需要:「十隻」。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親嘗糞便的甘美,只要幫寶寶換個尿布,手沒有馬上洗乾淨,抓起一塊餅乾,十隻病毒馬上就吃到肚子裡了!身為負責任的 兒科醫師,檢查寶寶時一定會把尿布解開,這樣的工作內容要不被病毒傳染並且全身而退,我看很難!
諾羅病毒的傳染力就沒有那麼強,病情也沒有 輪狀病毒嚴重,甚至沒什麼症狀,但是在某些抵抗力較差的小孩或成人,還是會嘔吐、腹瀉,也會合併發燒。 這兩種病毒的診斷方式都是挖取糞便做檢驗,但是並不是每家醫院都能驗諾羅病毒。話又說回來,和大部分的病毒一樣,輪狀與諾羅病毒都沒有特效藥,所以知道了 答案,又能如何?只是求個心安罷了。這些病毒性腸胃炎的處理方式和細菌性腸胃炎一樣,喝電解水,吃清淡、以澱粉為主的食物,搭配收斂糞便的藥物,如果有脫 水時要住院打點滴,大概就是這樣了。
在非洲國家,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,非常恐怖。一位非洲寶寶如果得了輪狀病毒,開始劇烈嘔吐,媽媽必須抱著他奔跑去找醫生,因為診所在一百公里之外的村莊!走到半路上寶寶又開始腹瀉狂拉,這時候如果沒有即時的補充水分,可能就難逃脫水死亡一劫。
然 而在我們這美麗的寶島上,根本不會有寶寶因為輪狀病毒感染而死亡,因為如果有一位台灣寶寶嘔吐、腹瀉得很厲害,幾乎要脫水,出門走路幾分鐘就到醫療院所, 點滴吊上去,命就保住了。然而即便如此,寶寶若因此住院,打針哭鬧免不了,家長又要請假陪病,對於全家人而言,還是一場大折磨。
所以還是要有疫苗。目前輪狀病毒已經有疫苗可用,但諾羅病毒還沒有。
輪 狀病毒疫苗上市已經將近十年,全世界的研究都顯示效果好得不得了,而且沒什麼副作用。這支疫苗是吃的,不是注射的,所以寶寶不用多挨針。按照規定吃疫苗的 時程是一個半月到八個月之間,最好是在四個月之前就開始吃,不然會來不及完成兩劑或三劑的接種。吃完之後,雖然還是有可能得到輪狀病毒感染,但是症狀很輕 微,住院率可以降低到接近百分之百! 再過十年,如果疫苗夠普及,我看這些急性感染的病童都不需要住院了,兒科病房應該空出來規劃成遊戲室,讓真正需要住院的慢性病兒童有個更溫暖的活動空間。
留言列表